020-3889166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之碳监测工作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08-17 14:39作者:188金宝搏官方网站科技







NO.1
[ 环境浓度监测 ]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f carbon monitoring




碳监测的情况如何?




前不久全国碳市场开市,不得不说是环保领域的一件大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运行,说明我国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上更进了一步,也说明相关行业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已经比较完备。


关于碳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碳监测工作组,组内专家透露,碳监测目前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 排放源监测

  • 环境浓度监测

  • 生态系统碳汇监测

  • 标准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技术保障


今天就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的碳监测工作小组一起认识【碳监测】中环境浓度监测以及排放源监测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NO.2
[ 碳监测中环境浓度监测]


简单来说:【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去获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以及生态系统碳汇等碳源汇的信息,以服务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目前温室气体监测主要关注《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多哈公约)中要求的人类活动相关的7种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大气中能吸收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臭氧(O3)


GHG


大气环境浓度监测其实从地域尺度上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 第一个是全球本底浓度的监测;

  • 第二个是区域背景浓度的监测;

  • 第三个是城市浓度的监测。


根据总站的职责,目前主要聚焦的是区域背景浓度的监测和城市浓度的监测。


2008年开始的,在我们国家的中、东、西以及南海等的主要有代表性的地区已经设置了区域背景监测站点。


包括福建武夷山,山东长岛等11个站点,目前北京站整体运营比较稳定且,操作也是符合要求,这两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在有条件的福建武夷山,青海门源,山东长岛、内蒙古呼伦贝尔以及四川海螺沟这五个站点,进行了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改造之后,站点的数据能够符合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一些监测网络提出来的目标要求,这11个站点的选择,要能覆盖我国的主要一些地区,它能够代表它所在的那个区域的浓度水平。


目前背景站的温室气体监测数据主要是用于我们了解各个区域温室气体的浓度水平以及变化趋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积累了好几年的数据,整体来说温室气体的浓度水平是上升的,据调研可以得知我国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跟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水平相似,地域也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不同的地区它的浓度水平变化趋势相差很大,此外,也是2008年减排专项当时支持在31个省会城市各建设了一个温室气体监测站点,主要是监测二氧化碳和甲烷,为我们现在开展城市的碳监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下一步主要是在现有的国家背景站温室气体监测中心的监测基础工作的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提标改造。




综合考虑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口分布等等因素,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试点监测,结合调研和各个城市的沟通情况,现在选取了上海、济南、成都、深圳等一些具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并且相对技术力量较强的一些城市来开展综合式的监测,同时也选择了一些唐山、铜川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基础式的监测。


唐山是中国很著名的钢铁城市,它的钢铁产量是非常大的,然后它的碳排放量也是很具有典型的代表特征,预计明年的年底各个试点城市要有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环境监测站的区域和背景温室气体监测的数据最终要转化成碳排放量的数据,都是要通过数据模拟来实现。


下一步中国环境总站的动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基于嵌套式高分辨率的碳同化反演的方法来进行不同尺度碳排放量的繁衍核算。


NO 3
[ 碳监测中排放源监测]


碳监测工作小组为大家认识【碳监测中排放源监测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碳监测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排放源的覆盖范围特别广;

包括点源的排放也包括逸散排放,在各个工序段可能都涉及,在生产过程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以及后期的其他的污染物治理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二:排放的浓度范围非常广;

对于二氧化碳的而排放的末端治理的手段较少,大部分还是它产生了多少就排放了多少,所以它的排放水平会和原料水平平等都会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它的排放的波动性整体来说是比较大的,而且控制起来也比较困难。

➢第三:难点在流量监测上;

是因为对污染物的管理,主要是在浓度管理上,然而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多关注其排放量。


所以除了需要对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有一个准确的测定之外,我们还需要对它的流量进行分析,并且有一个准确的测定。然而这一块由于受到很多现场条件的限制,比如直管段不足,流场分布不均匀,甚至有一些现场有涡流等情况,都会导致流量的监测难度比较大。


碳排放源的监测主要是在~




NO 4
[ 中国环境监测规划]


➢第一部分:目前主要是先从顶层设计方面;

将温室气体监测要求写入《生态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明确总体要求。

➢第二部分:从相关的框架体系编制的角度来看需要做哪些工作;

组织相关直属单位共同编制了《碳监测评估体系框架》明确了碳监测评估的总体要求、监测内容、方法标准、数据应用、保障措施等。

➢第三部分:中国环境监测推动一些行业开展试点工作;

其中包括火电、钢铁等能源行业,主要针对CO2排放,然后像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这些能源行业的CH4排放,还有包括像是废弃物处理行业的一些常见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行业试点的方式来推动。




火电行业是由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还要上海电力集团这些集团公司,然后像钢铁行业,主要包括中国宝武,全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也包括了首钢集团,也是全国最先通过全国钢铁超低排放的集团公司,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主要是包括了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个行业巨头,能源、煤炭开采行业,主要是依托电力行业,有国家能源集团,有华电集团,同时还有一些独立的煤矿,比如说山东能源集团,航天国泰公司,也共同参与试点。


废弃物处理行业,中国环境监测也有光大环境以及北控水务。


北控水务


据调研了解到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像火电行业,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公司,他们从很早就开始做二氧化碳的相关监测和研究,他们无论从布点、技术、还是从实施的经验落实上,都是走得比较靠前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这块,也是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多的。


我们国家“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也做了很多行业的监测浓度工作,相比较而言基础就会相对薄弱一些,还需要中国环境监测去做一些推动的工作。


关于碳监测,我们基于现实展望未来,又是点源又是逸散,还要测流量,跟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碳监测工作组成员的步伐,关于碳监测中的碳排放源监测和环境浓度监测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大家都了解了吗?